最新资讯
抗菌相关定义
抗菌(anti‐microbial):
是一个泛指名词,包括灭菌、杀菌、消毒、抑菌、防霉、防腐等(广义抗菌)。抑菌和杀菌作用的总和为抗菌(狭义抗菌)。
抑菌:
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叫做抑菌。
杀菌:
杀死微生物营养体和繁殖体的作用叫做杀菌。
灭菌(sterilization):
将物体上所有微生物(包括病原菌和非病原菌)的繁殖体和芽孢全部杀灭,叫灭菌。灭菌方法很多,主要有物理的和化学的两大类。应用较多的有高温高压灭菌法和化学药物灭菌法。
杀菌剂:
用以杀灭和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制剂叫杀菌剂。杀菌剂中的“杀菌”并不一定需要把微生物杀死。大多数的杀菌剂对微生物只起到抑制其生长和增值的效果;效果大小取决于杀菌剂的浓度和杀菌时间。
抗菌剂:
是指一些微生物高度敏感,少量添加到材料中即可赋予材料抗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,即抗菌剂是能使细菌、真菌等微生物不能发育或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。抗菌剂加入到各种材料中,制成各种日常制品,使得产品具有相当稳定而持久的抑杀作用,并可大大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污染率,延长产品的耐用性。
抗菌材料:
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功能的新型材料,用抗菌材料制成的各种制品,具有卫生自洁功能,有长效、经济、方便等特点,与普通制品相比,抗菌制品可免去许多清洗保洁等繁杂劳动,能有效地避免细菌传播,减少交叉感染、疾病传播。
抗菌塑料:
是指在塑料中添加抗菌剂,使塑料本身具有抗菌性,可在一定时间内将沾污在塑料上的细菌杀死或抑制。
生物稳定剂、防腐剂:
主要保护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微生物的侵蚀,作为塑料中的活性成分时,它们可以赋予塑料产品保持表面清洁和卫生状态的能力,或者赋予材料另外的保护,例如防止异味的产生。
二次污染:
指当某些一次污染物,在自然条件的作用下,改变原有性质;特别是那些反应性较强的物质,性质极不稳定,容易发生化学反应,而产生新的污染物。总体而言,家电产生的‘二次污染’可分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。产生室内空气‘二次污染’的家电除空调外,还可能有空气加湿器、空气净化器等。空气加湿器和净化器本来应当是改善室内空气环境、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设备,但是如果运行、维护管理不当,就可能使得室内有关污染物含量上升,造成‘二次污染’。”